【山东】东营职业学院视频脚本录音配音文案_解说词
东营职业学院视频脚本录音配音文案,由木屋配音声工场精尽配音制作
一、成果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一是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和如何建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如何建设,这些看似轻松的问题,却正是实训室建设的关键。课题组人员在对区域石油化工行业企业详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抓住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引入石化行业标准,参照企业岗位要求,邀请了烟台万华集团、中国万达集团等8家企业参与基地方案设计,*终确定建设“基本技能平台-单元技能平台-综合技能平台”模式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建设过程中,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到企业考察学习,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方案设计,利用山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国家骨干校建设契机,积极争取12家企业提供145.5万元设备与技术支持,同时依托行业协会成立石油化工研究所,*终建设了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科研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二是解决了怎样进行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和拓展实训基地功能的问题
基地建成之后,如何使用、管理,又摆在课题组研究人员面前。经过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和石化企业的实地学习、参观,确定借鉴企业生产模式,建设职场化的实训室。由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学生利用实训室管理系统共同参与管理。实训室全天候开放,满足了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熟悉技能的愿望,极大的提高了实训基地使用率。
秉承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示范展示等业务。2012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山东省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培训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已为全省和全国高职院校培训技师90多名。 2013年,我校分析与检验实训室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2014年春季高考“化学分析与检验”技能考试考场。与东营市人社局联合建立东营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工种已达10多个。完成化工行业技能鉴定6000多人次,为黄河三角洲石化企业提供了13539人次的职工培训。我校分析与检验实训室为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化学分析与检验”技能考试考场。
三是解决了技能教学薄弱和技能培养的整体性、综合性问题
针对校内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深厚,但操作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现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聘请了48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4%。这样,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分工合作,从理论和实战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是解决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问题
学生进入职场后,是需要到团队中工作。如何在团队中定位及搞好团队的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训教学上,积极打造学生助理教学团队,选拔培养优秀学生担任实训教师助理,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传帮带”,共同提高职业技能。
二、成果的创新点
一是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创新
实训基地服务对象从学生、教师,拓展到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在技能训练、教学科研基础上,实训资源共享。实训基地规划预留建设空间,在硬件规模、管理模式、功能拓展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
二是“现场—理论—仿真”螺旋上升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按照认知规律和技能培养的递进规律,创新“现场—理论—仿真”螺旋上升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学生首先通过体验“现场”进行设备认知,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建立起感性认知;然后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现场认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在仿真实训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工厂的实际生产操作过程,熟练操作技术,同时相互切磋交流,结合现场带回的问题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操作流程分析、事故处理等综合能力;如此一个又一个周期,层层上升,螺旋渐进,专业水平逐步升级,认识不断深化,直至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是“教师—学生助理—学生”的技能训练方法创新
新生入学后,实训教师就在他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筛选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强的同学组建化工技能训练营,其成员都是石化专业基础实验课的主要承担者,训练营的每位学生都是各个自然班级的实验员,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做实验,从而带动了石化专业群的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这种“教师—学生助理—学生”的技能训练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涌现了一批全国技能大赛中的一、二等奖获得者及企业优秀员工。
四是开放式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创新
坚持“安全、健康、环保、真实”四项原则,建设职场化实训室。在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生产企业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职场氛围。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模式运行,轮班轮岗,师生协作,规范管理。以上运作机制,保证了实训室的高效利用,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配音业务洽谈QQ:2774498406 全国配音服务热线:400-656-8026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