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况是片子所要求的声音气质与配音者本人声音气质相距较远,这种一般很难通过调整自己的声音、情绪来适应。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解说者身份确定的不到位造成声音气质与片子风格不符合。
好的解说者对自己声音音色、表达技巧能够控制自如,声音承载能力很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塑造能力,从而可以适应更多类型、风格专题片对解说者声音气质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影视配音从业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语言表达样式把握不准确,就会让人觉得声音和片子立意、风格不符合。如用白话型解说样式去解说恢宏大气的政论片,显然不适合。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看多听,多模仿,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样式库,以后的工作中,可以随时调出库中的类似解说样式,让我们很快进入状态。但切忌单纯的模仿重音处理不当。语言功力不足的配音者,往往语言较平,重音及变化很少,让人听起来乏味。另外,重音很多时候是根据画面来确定的,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稿件,要综合的看问题,有全局观念。重视形式,忽视内容和感受。
有的专题片解说为了追求所谓的客观、自然的陈述,在表达上无重音,无感情,实际是只有声音的躯壳,而没有“灵魂”,丧失了配音的意义。有的解说者配音时,只顾想着停连、重音,关键词语别错了等等,杂念太多,技巧、形式占了思想的上风,搞得自己陷入文字的怪圈,无法传递稿件的精神内容,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很多学生在遇到新闻片工作时,在配音过程中,一味追求语速快,忽略了语言中的语气、态度和交流感,造成语势平、无语气、无交流,事不关己的快播,以至于观众听得既累又不清楚。新闻没有了交流感,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上一篇:影视剧配音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色
下一篇:专题片配乐和配音要相互配合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