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渔猎文化的生命史诗配音样音(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冬捕的第十九代传承人,石宝柱石把头今年83岁啦,守着大湖过了一辈子,每天听着湖水拍案的声音入睡,看着太阳从湖上升起。
冬捕,就像一根岁月的长链,串起了石把头从十五岁打渔到八十多岁守望生命之湖的记忆。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查干湖冬捕形成了以鱼把头为核心的系统而原始的作业团队。
鱼把头是冬捕的领头人,是捕鱼人的主心骨。鱼把头选冰卧子的本领决定了一网能打多少鱼,甚至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识冰,看颜色,听冰声是鱼把头的神奇看家本领。识冰,就是看冰的颜色。冬季的鱼群在冰下喜欢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鱼儿起堆,湖水涌动,冰面上的雪会微微起鼓,这便是冰下有鱼群的征兆。
有鱼群的冰层上,结有数个气泡。气泡密集的方向是鱼群游动的方位,这样的冰层颜色发灰,这就是所说的看颜色。而听冰声就是鱼把头把耳朵贴在冰面上,通过水流声,就能判断出鱼群的位置,这就是鱼把头看鱼花的本事。
选好了冰卧子,查干湖的冬捕开始了……
二三十公斤重的冰镩是破冰的*道工序。尖利的冰镩闪着寒光,在冰面上镩冰、走冰、杀冰,凿冰眼,就是冬捕的下网眼,长两米宽一米。在凿大冰眼的同时,一趟三百九十六个小冰眼也同时开凿。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劳作,查干淖尔渔夫们完成了冬捕作业*原始的符号。
下网开始了……
大网从下网口的大冰眼慢慢顺下,之后下长18—20米的穿杆,用走钩将插入冰下的穿杆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跑水线的小股子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
整个夏季,养得膘肥体键的马儿,这时候一展雄姿。查干湖冬捕马轮子上的马是那种个头不太高,腰脖粗壮有力的蒙古马,这种体型的蒙古马喜欢在马轮子的套杆下奔跑。上冰之前,铁匠们早已经为他们挂上了俗称带膀带翅的串钉子。
下网时,马拉马轮子绞动大绦带着96块大网前进,后面是跟网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2000米长的巨网已全部下入水中,这时网已经在冰下水底形成了对鱼的彻底合围。
出网时,骏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配合将双侧网合并一起,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翅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
因每拉赶鱼的原因,更多的鱼集中在网肚之中。
网肚是网后端的一个兜,一个网肚*多能容纳百万斤的收获物。2009年1月3日,查干湖冬捕以单网出鱼量16.8万公斤,打破了2006年创下的10.45万公斤的单网产量的世界记录,创造了新的单网冰下捕捞量*高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就是查干湖冬捕,延续了上千年,十分强调群体合一的协作和明细分工的原始渔猎作业,存于脑,记于心,代代口耳相传的智慧结晶和实践经验,在这个小小的渔村传承着。
在冬捕的日子里,一切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展示,一种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凝聚,人的意志品德,人的生存能力,人的精神面貌,人的聪明智慧,人与自然的包容共生,都在这壮丽的冬捕活动中完整的释放出来,书写着北方冰雪大地上活态存在[b1] 并浓缩的一部渔猎文化的生命史诗……
配音制作/录音/录音棚租用/音乐制作/伴奏制作/ 全国联系电话:0431-85929883 业务洽谈QQ:715006566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