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把控

2019年11月10日

浏览:1372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陈岩

来自木屋配音网配音资讯: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现为主的节目形式,其配音尤其“纪录片”题材的播音类型,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加灵活、更赋予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强,表达的语态形式更加的多样丰富。那么在从事电视播音的工作中,面对经常要碰到的专题片和纪录片播音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把控从新闻播音向纪录片播音转变的技巧和方式呢?

一、用画面承托情感

电视与广播的语言工作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其运用语言时的自我位置的差异。相较于电视而言,广播类的有声演播叫做播音,而电视的纪录片等专题片叫配音解说,因其更多的受制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人物的情感状态,所以服务于画面为其*要务。但是,对于媒体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单一从事某一样播音形式,甚至有时跨界于广播和电视两个岗位工作,往往很难转换调整。

*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问题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见字发声。二是情感主观的判断错位,导致浓情满溢却脱离于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见字发声,虽能完整的播完整个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为主在处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为主,来处理我的播音状态”。浓烈的情感状态在人物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和平淡的见字发声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沉静在稿件所营造的氛围中,在近乎朗诵般的动情中感动着自己,却无法感动别人。曾经有一期节目报道的是一位单亲母亲如何做三份工,独自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在拿到稿子的时候按照往常的分析应该是一个悲苦的故事,所以一开始,配音员用了很低沉悲戚的基调处理,但片子合成后,同期声画面上这位单亲母亲却是一位开朗乐观,看不出丝毫愁容的人,结果导致配音需要重配。所以,电视片配音者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还要做到脑中有像,要根据画面和同期人物的表现,调动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体感。

二、亲近表达真情实感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表现客观事物的节目形式,节目往往是以见证者,探寻者的角度展现开来,因此,对感情、感觉、氛围等的掌握在配音解说中很重要。任何不发自内心的情绪都可能造成与观众的隔膜。在大量的配音解说中,大家一致的主张是,尽量以平民语态淡化“主观自我”的端腔拿调,换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气来“解说”内容事实,和以往相比这种风格对于画面的情节和内容叙事性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所以在实践中,某些时候需要用到采访记者自己的引述性配音,以此更好地再现记者采访当时的感受、感觉、感情,以此做到真情实感的记录。用专业的播音眼光来看,这些配音甚至语音不准,音色不美,但是在和画面配合时,它的粘合度却是那么强,与画面的情感和节奏浑然一体!

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解说的时候就要向记者学习,尽可能的贴近画面内容,将大量的图像素材闪存进自己的脑海,做到心中有像,口有其声!所以配音员要做到两点:*,要尽可能的在前期随摄像记者进入现场,获取现场刺激,*好是参与拍摄采访。第二,在无法达成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复浏览素材画面,通过画面原有的同期声了解大致的内容和人物个性化的形象。然后再通过解说的稿件,反复备稿,使心中的前期形象感受与稿件相融合,再造当时真实的情感和景象!这里要注意的是,配音员并不需要死扣配音稿件的字字句句,要懂得通过口头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现实语态。

三、二度创作不唯稿是瞻

电视较广播而言更具有集体创作的属性,一个片子,配音只是其中的一环,稿件的撰写、修改、审定都是不同的环节进行,那么是不是文字稿内容就和配音员没有关系了呢?难道配音就是完整配稿?不是的。播音员通过自己的发声器官,把文字变成声音,其中包含着播音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传声筒。配音者不但要敢于改文字,还要善于改“感情”,改文字,很好理解,就是要改一改那些文绉绉的晦涩词语,改一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改一改那些不必要的拖沓的缀词,使之更适合口语传播,更易于听者明白。如:“某某表示”可以改为“谁谁说”,用“全不同意”就不如“都不同意”听起来更加明白。“这就是莫言先生的故居”就没有“这就是莫言曾经的家”那样更能塑造一位朴质无华的文学大师的亲民形象。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在“画面配音”口语表达中不必要的文字和堆砌的辞藻。如《九华天池》电视解说词中“库区三面环山,水色翠绿,碧水蓝天,清翠山林,竹海连片,野花芬芳,空气清新,景色十分迷人。”撰稿者似乎要把所有的美丽的辞藻全部拿来堆砌,其实电视画面中已然显示了,水色,蓝天,山林,野花,然们已然感受到美丽的景色,再去配上大量的词语就显得破坏意境。倒不如改为“同期画面自然声+库区景色十分迷人”这一句话的点题扼要。文字少了,意境多了,整体感就强了。

四、运用情景再现带“我”入画图

在播音创作中,“情景再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在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能够正确运用,不但能使纪录片解说有声语言准确到位,还能给解说语言增添许多生气,使其变得有声有色,不再枯燥。在解说电视纪录片时,如果只注重播读的字词是否规范而忽略了感情和技巧细节的运用,就造成观众只记得播音员的声音而使播读作品变得空洞而无力量,配音的声音似乎是一个转述者、旁观者而不是在现场的声音。

旁观感的配音状态究其原因是播音员的主观自我存在感太强,不能使自己设身处地,内化进文稿的事物意境之中。要消除主观的我,就要仔细留心稿件中哪里是“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是由远及近,还是又近及远?都要胸有成竹,走向明确,主次得当。这时,文字稿件背后的客观世界正展现在我们面前,活跃的形象、发展的事件、场面的气势、景物的色彩、情绪的变化都涌现出来,可以触摸到感受到。稿件中的情景在播音员心中连续的、不断的再现出来,又表露在有声语言中,这就是情景再现的“动于衷”和“形于外”的过程。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时一定要注意声画结合,在进行解说时不仅仅是进行声音上的塑造,还要和画面结合起来,声随情动,情随影动。成功的做好一部电视专题片或者纪录片的配音工作,对于每个播音原来说都是孜孜追求的目标。首先要增长知识,平时多读书看报,面对历史题材稿件的解说要增长历史方面的知识。其次丰富自身阅历也很重要,平时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一些经验,这样在应对不同的稿件时就会得心应手。还有,对于自己录制完成的作品,一定不能一丢了之,而是要拿过制作好的片子,自己看一遍,往往能发现配音的问题所在,然后按照自我新的理解,再去配一遍,找到*佳的效果。只有不嫌麻烦,钻研揣摩才能*终到达配音解说完美的境界。

木屋配音创立于2003年,是吉林省鑫雅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品牌。木屋配音以“好声音、好制作、好服务”为发展信念,不断开发本地和国内优质声音资源,在整个拾音的前期不吝惜投入,尽显专业本质。在录音环境建设和设备投入上,紧紧跟随数字化录音制作新理念,建设专业录音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回报每一位给予木屋信任的客户。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合作!

全国配音电话:0431-85921652